首页

SM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3 16:08:55 作者:为拍“王家卫风”,这群网红扎堆!网友:真不要命了…… 浏览量:51041

  无人机飞过,水雾均匀喷洒。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抗旱小分队深入田间,指导“一喷多促”。“不到2个小时,300多亩玉米喝足了‘营养液’,促增长、促灌浆、保产量。”东乐镇城西村种植户黄国荣说。

  农机隆隆驶过,圆滚滚的马铃薯从土里“跳”出。白银市景泰县万亩马铃薯基地迎来丰收。采收、分拣、装袋,平均每天有600多吨马铃薯从这里运出。

  从河西走廊到陇中大地,再到陇上江南,秋粮进入生产关键期。今年6月以来,河西及中部地区旱情蔓延。甘肃省一手抓抗旱减灾,最大程度降低损失;一手抓田间管理,统防统治,稳长促壮,以丰补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甘肃省千方百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从2019年开始,实现从粮食产销平衡省到净调出省的历史性转变。

  全力供水,抗旱保产

  河道来水偏少、水库蓄水减少……面对严峻旱情,甘肃省各地各相关部门全力调水供水、加强监测调度、优化技术服务,最大程度减轻旱灾损失。

  一本“用水账”,水利部门算了又算。“我们灌区紧急调来45万立方米灌溉水,3个乡镇均分,能满足1.2万亩农田用水。”武威市古浪县古浪河水管处东干渠水利管理所所长麻海石说。

  连日来,管理所员工昼夜值守,精细配水。“我们及时开闭闸门,精准放水,把来之不易的水用在刀刃上。”麻海石说。目前古浪河灌区每天配水量约为6万立方米。

  在土门镇三关村,打井现场,机器轰鸣。土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发东说:“2个专班全力作业,开挖两口应急井,为大家伙儿多补充水源。”

  三关村村民严培宗说:“玉米已浇上灌区‘保产水’,接着还能用上应急井水,这一茬庄稼保住了。”

  一本“粮食账”,让农民心里有了底。“6亩麦子,7月收完,亩产800多斤;7亩玉米,预计亩产1500斤,稍有减产,算大账还是丰收。”严培宗说。

  目前古浪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8.6万亩,占播种面积27%左右。古浪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岳亭介绍:“我们千方百计调水找水,878眼机井满负荷运行,27眼应急机井加紧开掘,协调景电二期工程较去年同期新增调水300多万立方米。”

  全力供水,抗旱保产。甘肃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贾珺奎介绍,水利部门统筹保供和保灌,加大骨干水利工程供水,加快建设抗旱机井。目前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重点工程供水14.7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162万亩(次)。全省已开工打井320眼。

  抗旱减损,田管还得跟紧。

  60架无人机接力作业,12万亩玉米、3.4万亩马铃薯统一飞防,金昌市永昌县抢抓节点,开展“一喷多促”。东寨镇龙口村种粮大户张路安舒了口气,“保水剂加抗旱剂,鼓粒灌浆,亩产预计在1500斤上下。”

  8月18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先期安排甘肃农作物“一喷多促”资金7511万元。甘肃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技术指导,着力提升农作物抗旱能力。

  提早谋划秋冬种,鼓励改种、补种、复种。“复种一季娃娃菜,预计亩均收入有7000元。”永昌县六坝镇下排村种植户焦玉喜说。永昌县按照“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原则,指导农民播种生长期短、抗旱力强的绿肥、饲草、速生菜等,完成复种4.8万亩。

  “4500多亩玉米受旱,一部分改为青贮饲料,一部分复种豌豆、萝卜,保险公司每亩赔付300元。接下来,把蔬菜管好,争取卖个好价钱。”古浪县西靖镇阳光新村种植大户胡正燕算起账。古浪县协调承保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已赔付1727.65万元;抢时抢墒复种蔬菜、饲草等作物4100亩。

  防灾减灾措施精准到田到户。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分作物、分区域、分品种制定措施,农技人员包区包片指导,及时抢收已成熟的玉米、大豆,对于尚未成熟的农作物强化指导,力争保产量、保丰收。

  科技提单产,增添新动能

  行走在陇原大地,广袤田野上,一项项新技术落地,一台台大农机驰骋,为粮食生产增添新动能。

  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

  在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黄澄澄的马铃薯铺满田畴,等待装车运输。“8000多亩马铃薯亩产比平均水平高出1000多斤。”甘肃鼎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薛贵民说。

  好收成从哪儿来?“种地靠技术。”薛贵民介绍,动力耙劲儿大,犁得深;牵引式打药机,排量大、更灵活;大型收获机马力全开,一天能收100多亩,“算下来,每亩减少人工费用300多元。”

  说起技术“套餐”,薛贵民打开话匣子:“合理轮作倒茬,减肥减水,绿色种植,每亩地节水四成,节肥近三成。”

  张掖市立足气候冷凉、土质疏松等特点,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今年全市种植马铃薯30.78万亩,预计总产量达91万吨以上。

  “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4以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当地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典型示范,全年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到1.5吨。

  甘肃省聚焦千万亩以上的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在河西和沿黄灌区积极开展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推广抗旱高产品种,在中东部地区重点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带动玉米产量和效益双提升;打造高标准“梯田+马铃薯”产业带,辐射带动优势区面积近900万亩;主产市县积极推广抗旱抗寒抗病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推广宽幅匀播、浅埋滴灌等增产技术。

  农以种为先。甘肃以良种攻关为突破口,补短板、强优势。

  “30多亩地刚收完,我和制种企业签了订单,每亩保底收入4000元。”张掖市临泽县壕洼村村民牛天红说。壕洼村发展1.4万多亩制种玉米,6个品系合理搭配,错峰收获。

  田间连车间。在张掖市登海种业,200多台(套)全自动化设备,日产种子180吨。依托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张掖市三北种业有限公司,建设玉米种质资源库(圃)。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张掖制种玉米年种植面积超100万亩。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甘肃省保障了全国大田玉米50%以上的用种,今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165万亩,预计产量6.98亿公斤。

  夯实农业基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是首要任务。甘肃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种的是高标准农田,浇的是引洮工程的水,马铃薯长势不错,预计早熟品种亩产3吨,晚熟品种亩产3吨半。”定西市安定区百泉马铃薯种植基地负责人何小谦种了2000多亩马铃薯,这几天忙着防病虫、追水肥。

  有了引洮水,旱塬变粮田。“水渠引来的水先提到1万多立方米的蓄水池里,再通过滴灌带精准输送到根系,土壤不硬化,每亩节水四成以上。”何小谦说。

  粮田还得是良田。“这几年,地块平整了,面积变大了,机耕道修通了,大农机开得进,种地效率高。起垄黑膜覆盖,增墒保温,抑制杂草。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营养更均衡。”何小谦说。

  “陇中十年九旱,用水是关键。我们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多亩,推广黑膜覆盖膜侧栽培技术,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小平介绍。

  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今年甘肃省水利厅实施调蓄设施、灌区改造等水利项目125个,17座水库(池)建成后将新增供水能力2.6亿立方米,6处大型灌区和19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造灌区灌溉面积106.51万亩。今年全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65万亩。

  节水农业不断发展,用水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更可持续。

  “窄膜宽窄行种植技术,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精准滴灌,一亩地能节水100多立方米。”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种植大户姚吉文说,“亩均还能增产80至100公斤、增效350元左右。”

  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鼓励使用节水品种、推广节水技术、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一系列举措拧紧“水龙头”。全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400万亩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持续提高。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甘肃奋力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本报记者 董洪亮 王 浩 王锦涛 李晓晴(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超强台风“格美”袭闽 福州农户忙抢收

“野猪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单庆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野猪的处理能否通过食用创造经济价值,其抗病性强的特质能否用于研究?

Wang recounted leading French students and faculty on a visit to the Forbidden City, where they marveled at its ingenious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like flood management and waste sorting, inspired by China's philosophy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7月深圳CPI环比上涨0.4%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谁来养活中国?”习近平曾以此警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中泰免签首日磨憨口岸出入境泰国旅客同比增长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今年将优化入境游产品和线路,赴东盟、日韩、欧美等重点海外客源市场开展旅游交流及推广活动,加强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文化旅游交流,加强与越南协调沟通,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推动恢复中越跨境自驾车旅游业务。

香港失业率维持2.9% 各行业失业率处于低水平

现在,当地商家研发生产的酸梅汤、冰糖雪梨、奶茶平替等固体饮料正在引领新的消费潮流,亳州花草茶也从初级农产品的组合加工,迈向了以技术驱动为主的产业阶段,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